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離岸風力發電

108/09/05 瀏覽次數 1909
離岸風力發電離岸風力發電
 
離岸風力發電已被世界各國政府納入能源規畫,2020年歐洲規劃再生能源占總耗電量的20%,其中離岸風電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全球風能協會2018年的統計資料,至2017年底全球離岸風力發電累計裝置容量共計18,814 MW,分布於全球17個市場,其中歐洲11國裝置容量就達15,780 MW,占全球84%,其他16%則分布於台灣、越南、日本、美國及南韓。
 
英國2017年離岸風力裝置容量是6,836 MW,占全球36%;德國以5,355 MW暫居第二,占全球28.5%;中國則增加至2,788 MW,超越丹麥成為全球第三,占全球15%。
 
我國離岸風電政策的階段目標是2020年裝置容量達到520 MW,2025年達到5.5 GW。整個規畫區分3階段:第一階段示範風場、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開發、第三階段區塊開發。
 
第一階段示範風場,包含台電、上緯、永傳等3家開發商投入,2015年11月3家離岸示範風場開發商都分別完成離岸風場測風塔的建置,並開始進行長期的離岸風場量測記錄。而上緯於2016年10月在苗栗近海完成我國首例二架離岸風機共8 MW的裝置,開啟我國離岸風電產業的新頁。
 
台電示範風場2018年元月終於決標,已開始建置並將於2020年底前完工。永傳示範風場因公司及環評問題,被能源局取消示範獎勵資格,但於2019年3月訴願成功,環評大會趕在4月前再次討論決議通過,永傳福海重回離岸風場開發行列。
 
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開發,於2018年有大幅進展。能源局於2017年10月公布離岸風場遴選辦法,並把國產化要求列為必要條件,使得我國離岸風電產業瞬間加速進展。為達到國產化的要求,國內外風場開發商競相與國內相關產業合作,我國離岸風電產業終於在國產化政策的加持下加速進展。
 
2018年4月底完成離岸風場遴選,包含由上緯與麥格理取得378 MW以及達德取得350 MW,共728 MW須於2020年底前完成建置;2021年至2025年將完成3,098 MW裝置容量,包含由沃旭取得900 MW、達德取得708 MW、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取得600 MW、玉山能源與北陸電力取得300 MW、中鋼取得300 MW、台電取得300 MW等。
 
2018年6月底完成1,664 MW離岸風場競價,由沃旭取得920 MW、玉山能源與北陸電力取得744 MW,須於2025年完成建置。總計5.5 GW的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開發終於啟動,我國離岸風電產業正加速前進,預估將帶動兆元以上的投資,以及超過2萬人以上的人才需求。
 
2025年以後尚有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能源局正規劃中,預期於2019年底前公布,規劃至2030年以後我國離岸風場的開發,可預期的開發量應有目前5.5 GW的數倍,更會擴及水深50 m以上的深水區建置,浮動式離岸風機的建置應可預期。而國產化的項目包含:風機零組件、水下基礎、海事工程、海纜、離岸風場運轉維護等,正帶動我國產業迅速發展,例如:2018年10月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與世紀鋼鐵簽署達160億台幣的水下基礎採購合約。
 
我國離岸風場開發已由規劃階段進入大量建置階段,多颱風、地震的特殊環境更使台灣離岸風電成為亞洲指標。經過台灣風場驗證通過的風機系統及開發商,將成為競爭亞洲其他國家離岸風場的技術保證。本期的專輯報導邀請我國離岸風電專家嘗試以科普及不同面向介紹離岸風電,期望有助於讀者對離岸風電的正確了解。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