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吹散真珠粉的迷霧
92/09/04
瀏覽次數
24363
張志玲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中國歷代美女如楊貴妃、武則天、慈禧太后,個個都是真珠粉的愛用者。清朝女官德齡在其所著《御香縹緲錄》中形容慈禧:五、六十歲時肌膚仍宛若處子。而慈禧的保養祕訣正是定時、定量與長期服用真珠粉,後人亦以此做為真珠粉是內服美容聖品的佐證。
中醫古籍《本草綱目》中記載,真珠具有「治目潤肌皮」、「安魂魄、定驚悸」、「塗面像顏色」、「解痘瘡毒」、「治煩熱」等功效,其他如《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籍對真珠的功效亦有詳細著墨。此外,古波斯人將真珠粉當作治療消化不良和瘧疾的妙藥,印度人將真珠粉當作治療痲瘋和天花的特效藥,日本人視真珠為高貴藥材,將它製成「真珠丸」、「真珠膏」用來治療眼疾、麻疹、百日咳。為何真珠粉如此得寵?首先須從真珠的內含成分談起。
內含十八加一種胺基酸
在人體內發揮各種重要生化功能的蛋白質,總共由20種胺基酸組成,一旦缺乏任何一種,都可能導致各類疾病,而在20種胺基酸中,經過科技驗證,真珠含有其中的18種,其中有10種是人體必須自外攝取的,有8種是人體可自行合成的。因此,真珠粉可補充人體所需胺基酸的不足。
此外,真珠和海洋中的雙枚貝類動物花蛤(俗稱海瓜子)、文蛤一樣,另含有一種極特殊的叫做牛磺酸的胺基酸。牛磺酸在人體中不是用來組成蛋白質,而是直接以胺基酸的角色發揮作用。它能促進兒童腦細胞的分化、發育,對改善腦功能、抑制或治療老年性癡呆有重要作用;它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健康幫助很大。在醫學上,天然牛磺酸是一種珍貴成分,具鎮靜安神功能,可用來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增強心肌收縮力,防治心臟功能衰竭,治療心血管疾病。
具有二十多種化學元素
從化學角度看,人體是由許多化學元素以極複雜的方式組成。若依各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多寡,又可區分為「宏量元素」,如碳、氫、氧、鈣、氮、硫、磷、鈉、鉀……;與「微量元素」,如鐵、鋅、銅、鈷、錳、鉻、硒、碘、鎳、氟、鉬……等,而且,各元素在人體內維持著一定數量的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健康便受威脅。
在人體所需的化學元素中,鈣是需求量較多的一種,但是,鈣元素攝取量不足,卻是現代人的通病。事實上,鈣元素也會新陳代謝,當我們每天從飲食中攝取鈣時,也不斷地透過排泄系統將它排出體外。又因為我們的胃酸(HCl)是一種強酸,當胃酸中的氫離子與90%以上成分是碳酸鈣(CaCO
3
)的真珠粉相遇時,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此時,鈣亦呈現離子狀態,變得極易被人體吸收。
對於微量元素的攝取,人體需要量不多,只是,種類必須齊全。只可惜,現代人口味挑剔,飲食習慣不佳,容易造成微量元素的攝取不足,嚴重者甚至引起罕見怪病。由於真珠是一種由生長在河湖、大海中的蠔、貝等軟體動物體內所形成的天然物質,蘊含的微量元素種類齊全,所以,真珠粉可補充人體內微量元素的不足。
炮製技術決定品質優劣
中醫學上,所有天然中藥材皆須經過炮製處理,方能成為處方中的「中藥飲片」,讓病人煎煮服用。倘若炮製技術不當,良藥也可能變成劣藥。真珠炮製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當中的重金屬和雜質,並使其粉末達到適當的細微程度。而在眾多炮製法當中,應用「水飛法」原理,結合現代設備與科技炮製真珠,已被中醫學界認為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好方法。
水飛法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炮製法之一,是一種利用粗細粉末在水中懸浮性的不同,將礦物質或貝殼類藥物反覆研磨成極細粉末的方法。以此法取得粉末,可防止研磨過程中粉塵飛揚,去除雜質使質地細膩,並去除藥材中可溶於水的毒性物質。以毒性很強的硃砂為例,經水飛法處理後,硃砂粉末變得極為純淨、細緻。因此,此法常被用來製造外用或內服藥物。
為使真珠表面變得粗糙易於研磨,古人在炮製真珠前,大都先將真珠與豆腐同煮,或將真珠浸在醋裡一段時間後,再於攝氏10~15度的水溫中以水飛法處理。如此利用粗細真珠粉末在水中的不同懸浮性,一次次分離傾取,反覆操作七、八天,即可獲得質地精純的真珠粉。
現代人拜科技之賜,已能透過超精密「冷卻水飛」設備,以及快速渦漩式水解過程和乾燥技術的應用,取得粉末細緻度超過一千目以上的真珠粉,也就是說,在一平方英寸的範圍內有一千個以上網孔時,真珠粉末的細小程度可穿過每一個網孔。如此細微的粉末,也達到了去除粉末中重金屬與雜質的功能。只不過,在整個處理過程中若稍有不慎,仍會使真珠變質毀損。所以說,量產真珠粉的成敗,與真珠炮製時關鍵技術的掌握,和現代設備與技術的應用有關。
意外與故意的產物
真珠的形成,一開始時真的是一種意外。早期的野生貝類或蚌類,在開口時不小心被異物入侵體內,因為非常痛苦,便分泌真珠質,並形成真珠囊將異物包起來,經年累月之後即成為「有核天然真珠」。有時候,因為外套膜受刺激,或體內細胞掉進結締組織中,亦會使細胞增殖,分泌真珠質,形成「無核天然真珠」。只不過,這情況並非每次都成功,許多忍受不了痛苦的貝類或蚌類因此而死去。
至於養殖真珠的歷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的中國,當時的人已知利用淡水蚌類製作佛像珠。到了一九○五年,被世人稱為「養殖真珠之父」的日本人御木本幸吉(Kokichi Mikimoto)成功地從海水中養殖出全世界第一顆養珠。但是,一直等到一九四○年代的「外套膜植核技術」臻至成熟後,全世界的淡水養珠業才開始一日千里。目前淡水養珠的供應量,以美國田納西州和中國江南一帶的河川、湖泊產量最大。
與天然真珠一樣,人工養珠亦有「有核」、「無核」之分。人們從蚌類外套膜上割下一小片肉,將它與一小塊蚌殼做成的人工核,一起植入另一隻蚌類體內,可化育「人工有核養珠」。如果只植入一小片肉,以刺激細胞使其分泌真珠質,如此化育形成的是「人工無核養珠」。
至於養珠採收方法,又有「活體取珠法」和「剖蚌取珠法」兩種。前者是用工具取出養珠以後,再將它放回養殖場內繼續養殖,以留待下一次植核時使用。後者是用刀子直接將外殼剖開,用手擠出養珠後,再將剩下的肉送入食品加工廠。大部分上了年紀的貝類或蚌類都以第二種方式處理。
真珠養珠都是天然物質
現今天然真珠的產量極為稀少,市面上的真珠大都來自於人工養殖場。然而,無論天然真珠或養珠,其實都是貝類或蚌類體內化育的天然物質,兩者都是高貴的藥材。只不過,在不同環境下,不同貝類或蚌類所化育的真珠仍會出現些微差異。例如,養珠的碳酸鈣成分為94.7%,真珠為80~92%。又如,以2.72的比重液測試時,因為真珠比重為2.68,所以真珠會浮於水,而養珠比重為2.74,所以會往下沈。
不溶於水
基於碳酸鈣不溶於水,且遇氫離子會產生氣泡,使鈣呈離子狀態的原理,利用家中的食用醋即可辨別真珠粉的真假。當真珠粉遇到食用醋酸時,會與氫離子作用,出現氣泡,完全溶解,溶解後的液體呈真珠蛋白色澤;當遇到水時,會因為不溶於水而呈乳白色狀。
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遇到註明為「高溫高壓水解真珠粉」時,最好特別留意。因為,水飛法在日本稱為「加水分解法」,在兩岸三地稱為「水解法」,然而,無論改用什麼稱呼,都不可能以高溫高壓方式取得。因為,高溫會破壞真珠粉中的胺基酸,又何況,水飛法必須在攝氏10~15度的低溫中進行,因此,強調高溫高壓製作的水解真珠粉究竟是啥?頗值得推敲呢!
去除腥味指日可待
一般人習慣將真珠粉中的微腥味視為正常,其實,真珠無臭、無味,倘若有腥味,應與植入的小肉片、細胞增殖物等多餘物質是否已清理乾淨,或真珠炮製時的技術掌控程度有關。
所有植入蚌類體內的小肉片,以及因受刺激而增殖的細胞,均屬蛋白質成分,它們原本被包圍在圓珠裡為養珠的一部分,一旦養珠被粉碎,當中的蛋白質因與空氣接觸而產生腥味。倘若要去除腥味,必須在研磨前先退去小肉片和細胞增殖部分。據臺灣一位研究真珠十多年的中醫師表示,為了尋找腥味根源,他做過許多實驗,當他從炮製過程中退下一些臭臭的白色小東西後,真珠粉果真沒了腥味,這個連古人也未注意到的發現,讓真珠粉的去腥工作找到一個新方向。
此外,在炮製真珠過程中倘若關鍵技術掌握不好,如炮製時的水溫或乾燥時間控制不好,都會使真珠發臭而產生腥味。當然,在藥房中直接拿真珠乾磨成粉的真珠粉便沒有臭味,但因其粉末細度不夠、金屬與雜質仍未去除等原因,反而造成更大問題。
與結石形成無直接關係
坊間傳說,服用真珠粉會引起結石,但在全世界研究真珠的眾多論文中,並未提及有關真珠粉引起結石的問題。以結石的成分而言,當我們檢查人體內的結石成分時,一般找到的是尿酸鹽類結石、草酸鹽類結石、磷酸鹽類結石,其中並無碳酸鹽類結石。若從化學的角度來看,依酸鹼中和原理,含有大量碳酸鈣的真珠粉,甚至可用來治療尿酸結石,或用來改善「腎小管性酸中毒」現象。所以,真珠粉應與引起結石的問題無關。
若從結石形成的病理過程觀察,以腎結石為例,一般正常人尿液中所含的各種鹽類均呈溶解狀態,但若尿液濃度發生變化,亦即水分不多、鹽類太多;或尿液呈反應性改變;或泌尿道黏膜發生病變,均會使鹽類物質沈澱集結為小石子,形成腎結石。然而,真珠粉被人體吸收的過程,是透過與胃酸中的氫離子作用,使鈣呈離子狀態而被吸收,整個運作過程與形成結石的病理原因不同。
使
用現況及未來期許
真珠粉在中醫藥理上的作用,以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記載的最為完備。書上說:真珠,主治:鎮心;點目去膚翳障膜;塗面令人好顏色;塗手足去皮膚逆臚;綿裹塞耳主聾;磨翳墜痰;除面馯;止瀉;合知母療煩熱消渴;合左纏根治小兒麩豆瘡入眼;除小兒驚熱;安魂魄;止遺精白濁,解痘疔毒;主難產下死胎胞衣。
今人將真珠粉與其他中藥材混合製成成藥的,仍以大陸最多。在臺灣,除五寶散這項成藥外,真珠粉大多只是中藥房中的一味藥材。令人較擔心的是,那些直接在藥房中乾磨成粉的真珠粉,其細度是否足夠?是否有能力去除粉末中的重金屬和雜質?頗值得探討。
真珠粉的豐富內涵使人們發現,在「預防醫學」上,在保持健康美麗的「內服美容醫學」上、以及在增強人體抵抗力的「免疫學」上,仍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而今,真珠原料的供應量已無匱乏,真珠粉是否精純,與是否掌握真珠炮製的關鍵技術有關。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3年9月,369期,56 ~ 61頁
本草綱目(10)
蛋白質(66)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的一針所掩蓋的技術網路-談子宮頸癌預防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美麗與庸俗醜陋之隔:也談幹細胞研究的相關問題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