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料理面面觀(四)巴蔘做菜:另一種健康的蔬菜

105/11/09 瀏覽次數 9105
稜軸土人蔘為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的植物,它的學名:Talinum fruticosum(L.) Juss(Talinum triangulare Jacq.為舊的學名),1992年由陳丁賀博士自巴西引進台灣。稜軸土人蔘的主根粗大形如人蔘,因而取名為巴蔘(又名巴西的人蔘,與中藥材五加科的巴參不同),在台灣有很多的俗稱如:巴蔘菜、巴生菜、巴森菜、人蔘菜、巴森草等。巴蔘原產於奈及利亞,擴展至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及南美洲,目前在熱帶如西非、南亞、東南亞、北美及南美溫暖地帶(如巴西亞馬遜河沿岸)廣泛栽種。巴蔘吃起來香甜滑嫩,口感與川七相似,富含維生素A、C、及鐵、鈣、鋅等。近年來,是大眾喜歡的新興葉菜類植物,其莖、葉及根部均可入菜。根據陳丁賀博士研究指出,巴蔘性味甘淡、溫、微涼、無毒,入肝、心、脾、肺、腎諸經,功能:清熱、涼血、補氣血、解毒、醒腦、促進食慾、消炎、消瘡毒、消除疲勞、抗癌、剋糖尿、防感風邪、防老化、防癡呆健忘、壯陽、防高低血壓、自律神經失調、保肝解酒、健腦。在台灣的民間食療,巴蔘已被應用於抗老化、白血病、 腦神經衰弱、肝硬化、紅斑性狼瘡。因此,巴蔘除做為藥物使用,也經常被健康的人用來作為預防疾病,增進體力之食材。但它含有高量的草酸,對於腎臟病、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之患者建議斟酌食用。Swarna等人(2015)收集了10個不同地區的巴蔘,由DNA鑑定出環境的變化和地理的差異並不會使巴蔘有任何影響。
 
研究指出氧化壓力與人類的疾病有相對關係,故抗氧化活性物質不斷的被人們所研究。生物體需要藉由氧化反應來產生能量,然而所產生過多的氧化自由基會造成氧化壓力的增加導致細胞受到損害。實驗發現,巴蔘葉及莖的萃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巴蔘的研究已經朝多樣化發展,例如應用於抑制人類血癌細胞U937之生長方面,有不錯的活性。巴蔘葉及莖之熱水萃取物具有一氧化氮與細胞激素之分泌之活性,顯示與免疫調節效果有相關。2015年Wu等人最新研究指出巴蔘多醣具有降血糖效果。Liao等人最新研究指出巴蔘的莖和葉的類黃酮與酚酸,具有抗氧化與免疫調節能力。
 
巴蔘全株青翠花色桃紅淡紫,耐旱耐瘠,不需施肥,只要稍許水分即能存活。其生命力極強無又無病蟲害,扦插後一個月即能收成,之後每半個月可摘取一次。若無土地可以種植,以花盆養殖亦可。放在陽台或騎樓陰涼處,可為觀賞、藥用、食用的全方位植物。

備註
感謝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健康醫藥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III, MOST 104-2515-S-214-001」。
 
責任編輯:王秀育
審校: 林立偉,黃耿祥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