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再談身體質量指數
103/02/12
瀏覽次數
8735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今(2013)年2月,本專欄報導了一個研究結論,就是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25~35的人,比體重正常的人還健康。這個結論立即引起媒體的注意,可是也遭到許多公衛專家的質疑。例如美國哈佛大學的團隊就公開批評這個研究,他們認為:身體質量指數是可靠的健康風險指標;BMI數值越高,健康風險越高;總之,減重對身體有益。
關於這個議題,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的學者最近發表了一篇評論,值得注意。作者提醒我們:身體質量指數不是唯一的健康指標。身體瘦,可能出於病態;身體胖的人,也可能因為身體裡有優良基因,生理上很健康。根據統計,身體質量指數正常的人,26%生理健康,8%生理不健康;肥胖的人(身體質量指數>30),21%生理不健康,10%生理健康。
更重要的是,活動量是另一個獨立的健康指標:活動量越高,死亡率越低,不管胖瘦都一樣。
參考資料
Ahima, R. S. and M. A. Lazar (2013) The health risk of obesity-better metrics imperative.
Science
,
341
, 856-858.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3年10月,490期,78 ~ 81頁
身質量指數MI(3)
肥胖(54)
身質量指數(6)
BMI(5)
死亡率(14)
推薦文章
112/04/28
暖化加劇、巴黎氣候協定難兌現,各國如何靠「負碳排創新」趕上淨零?
黃怡婷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9/14
不容忽視的全球暖化威脅
劉詠鯤
|
科技魅癮
儲存書籤
112/05/31
教 AI 協助判讀醫學影像,提供醫師治療重要參考!專訪 MeDA 醫學影像與數據人工智慧實驗室王偉仲教授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6/30
一代要比一代更好!專訪國立中正大學通訊工程系張盛富教授解析 5G 和 6G 技術的關鍵差異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