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子宮裡的生命之泉
104/06/03
瀏覽次數
3183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母親的奶汁是生命之泉,但是那得等到胎兒出生以後。我們都知道,胎兒在子宮內發育,透過臍帶從母親身體取得營養。但是臍帶要11個星期之後才會開通,而且胚胎在最初幾個星期裡非常小、非常脆弱,母親的血壓很可能會把它從子宮壁上「連根拔起」。
最近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捐贈的標本,追蹤了胚胎最初的營養來源。他們發現,胚胎所需的營養是由子宮內膜的腺體(蛻膜細胞)分泌的。首先是肝醣,肝醣的分解物由腺體釋出,再由臍帶吸收。此外,還有醣蛋白。直到胚胎發育到大而強壯的階段,才能從母親的血液裡汲取營養。
參考資料
Yum, yum, a gulp of nutritious womb milk.
New Scientist
, May 9, 2015, p.17.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5年6月,510期,76 ~ 79頁
胎盤(5)
胚胎(21)
肝醣(3)
臍帶(2)
血壓(4)
營養(8)
推薦文章
112/04/28
「海洋藍碳」科研人才會從事哪些研究?需具備哪些專業能力?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3/30
如何拉開 AI 與惡的距離?專訪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李建良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7/31
讓太陽能板不與植物搶陽光!專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物理研究所孟心飛教授分享「有機太陽光電裝置」
廖珮君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4/28
什麼是海洋藍碳?帶你揭開 2050 淨零挑戰賽中超級新秀的面紗
周文臣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