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人類壽命的轉折?–與肝炎的奮戰

102/05/16 瀏覽次數 4088
 由於二十世紀末起對各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的奏效,二十一世紀後半期起台灣人主要的肝病將不再由肝炎病毒所引起。又因為人口的老化以及各種藥物的開發及使用,往後國人的肝病將以藥物及化學物品所引起的為主。同時,由於生活的富裕與營養過剩,大家又不喜歡運動,預期因肥胖等新陳代謝疾病所引起的肝病也將成為要角之一,而酒精性肝病也會增加。在肝臟惡性腫瘤方面,肝細胞癌將會大幅減少,會少於轉移性肝癌以及膽道系統的癌症。在研究方面,結構生物學和基因體醫學相關知識的開拓,輔以已知的科技,將會進一步找出對慢性肝病及肝細胞癌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更為有效的方法。

最好的「顧肝」方法不是吃保肝丸,而是要避免病毒感染、酒精與化學藥物。台灣自1984年新生兒大規模接種B型肝炎疫苗後,國人得慢性肝炎的人數可望在2015年大幅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的患者也將在2035年後維持在極低的數目。

由國科會與聯合報、公共電視、科學人雜誌、News98合辦,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承辦的「2008展望春季系列演講:生命及其演化-是『天擇』還是『人擇』?」第八場「人類壽命的轉折?—與肝炎的奮戰」,由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特聘講座教授陳定信主講,回顧台灣肝炎防治的歷史與未來的展望。

肝發炎 九成沒徵兆

肝臟是橫膈膜底下的一個紅褐色器官,台灣男性的肝臟約1400公克,女性約1300公克。陳定信表示,肝臟是維持生命所必須,其功能包括合成蛋白質;代謝醣類、脂肪;解毒、排除毒物等。醫療史上最早的肝病記載可上溯自Hippocrate對傳染性黃疸的記述;而在中國東漢時期,張機在「金匱要略」中也詳述黃疸病。

陳定信解釋,所謂「肝有問題」,是指肝發炎壞掉,或長東西在裡面,最多的是肝本身細胞被破壞,這就是肝炎;而肝炎是許多肝病中的一種,是肝細胞破壞造成肝功能損傷。得肝炎的人有九成不會出現症狀,另外一成的人會有全身倦怠、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上腹微疼、發燒以及黃疸等症狀。

肝炎的病因包括濾過性病毒、細菌、化學物質、藥物等,而造成國人肝炎的主因是濾過性病毒。B型肝炎的病毒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下看,可以發現有三種顆粒:主要是42奈米大的病毒本身,其又可分為表面抗原與核心抗原。

另外還有20奈米左右的顆粒以及寬20奈米,長兩、三百奈米的條狀顆粒。兩者是表面抗原生產過剩而形成,其抗體有保護力,純化後打到人身上就可對表面抗原產生抗體而製成疫苗。第一代肝炎疫苗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陳定信指出,就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來看,近一、二十年來,惡性腫瘤高居榜首,其中肝癌更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也排行在第七順位。早在1941年,日本學者薄田七郎與內田馨根據當時台灣的解剖病例就發現,台灣人有原發性肝癌的比率比日本人要高很多。

1965年,美國學者Baruch S. Blumberg在澳洲原住民的血液中發現「澳洲抗原」,證實與B型肝炎有關:若人的肝細胞或血液中帶有此抗原,就表示這個人的體內有B型肝炎病毒。人類就此找到了一種病毒性肝炎的標記。

染病毒 年齡決定帶原

找到這個標記後,陳定信的老師宋瑞樓與研究團隊開始以這個方法檢驗台灣人的B型肝炎情況。後來發現,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細胞癌的患者中,有八、九成都帶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正常人只有17%。

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年齡是決定是否成為慢性帶原最主要因素。根據美國學者畢思禮的研究,新生兒時就感染B型肝炎病毒,日後有九成的機會成為慢性帶原者,學齡前被感染有25%,到了青少年、成人時期才感染,成為慢性帶原者的機率不到3%。

因此陳定信自1984年開始協助政府推動新生兒B型肝炎注射,是全世界第一次大規模的B型肝炎疫苗接種。經過B型肝炎防治後,全台帶原者明顯減少。在1980年代,台灣地區總人口約1800萬,帶原者約298萬人;但是到了2005年,全台人口2280萬人,帶原者約235萬人。此外,6到14歲台灣兒童肝癌發生率,從1981到1984年「每十萬人發生0.67例」,降到1996到1999年0.19例,這是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美惠和同仁重要的發現。

陳定信表示,針對肝炎防治,還要繼續實施B型肝炎疫苗預防接種,使台灣肝癌的減少趨勢延伸到成人;並在全世界推行B型肝炎疫苗接種,估計每年將可預防至少50萬例肝癌的發生。

針對肝炎研究,目前還有許多需要努力的方向,包括:肝炎為何會變成慢性感染、慢性帶原和環境因子互動、肝臟纖維化的發生機轉,及肝癌的有效治療等。

陳定信預測21世紀中葉以後台灣人的肝病狀況,表示A、B、C、D、E型急性病毒性肝炎,以及慢性B、C、D型肝炎,還有因B、C、D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及肝細胞癌會逐漸減少,但是因藥物性肝損傷、非酒精引起的脂肪性肝臟病、非酒精引起的脂肪性肝炎、轉移性肝癌,以及膽道癌症會較以前增加。

【2008-05-20/聯合報/C4版/2008展望春季】

OPEN
回頂部